https://www.ddgx.cn/show/74024/u0s240947202a1.html
“这是一级卫生防护区,泉水口在这个封闭式取水屋里,地面全部用水泥混凝土硬化。”3月19日,在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设长村班足屯后山的山腰上,巴马和泰长寿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雪向记者介绍水源地泉口的保护情况。
记者了解到,在一级保护区(即以水源井为中心,半径30米的区域)内,严禁施放农药、化肥。周边不能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养殖场等,所有生态林木都要进行良好的保护,确保销往全国各地的一瓶瓶、一桶桶饮用水,都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高品质需求。
巴马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刘峥/摄
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严密保护不仅是对品质的呵护,更是对自然资源的敬畏。巴马水源区的水均穿越地下暗河,除了富含人体所需的偏硅酸外,还富含硒、锶、钙、镁、锌、钒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被称为“健康之水”“生命之水”。
近年来,巴马依托世界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将水产业作为百亿元产业来培育。在巴马活泉的包装车间,工人正在对瓶装矿泉水进行贴标、膜包、码垛,随后叉车将水拉到仓库,整个车间忙碌而有序。“公司去年的销售额是5000多万元,2024年销售额预计超过一个亿,产值达到1.5亿元。”公司办公室副主任谭惠方告诉记者。
巴马活泉矿泉水生产基地的员工正在对产品进行质检。 刘峥/摄
在巴马,像巴马活泉这种从事包装饮用水产品生产的企业就有17家,规上饮用水企业有7家。饮用水企业的相互博弈,催生了品类繁多的饮用水产品。比如拥有“寿乡第一泉”之称的巴马活泉公司就有“活泉”“巴马道”“茶魂”等多个商标。如此一来,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就容易钻空子,诸如假冒伪劣“冠名”、违规代工贴牌等。
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为了使饮用水产品更具竞争力,除了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巴马还着力培育和打造饮用水品牌,对全县包装饮用水产品实行“一品双标”管理。
驾车从巴马的境内经过,可以看到,很多品牌的饮用水广告,除了本身的品牌标识,还有“长寿巴马”注册商标标识。
这是巴马包装饮用水产品正本清源、保证品质的“身份证”。据了解,经“长寿巴马”商标所有人依法授权,生产企业在自营产品和经备案许可生产的代工产品的内外包装、产品标签、广告宣传等载体上,除印制使用本企业的注册商标外,还要增印“长寿巴马”注册商标标识。
“统一标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打响品牌,商标里的‘长寿 ’和 ‘巴马 ’两个元素,既有地域特色,也凸显了我们巴马水的健康文化内涵。”巴马瑶族自治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黄必锋说。
广西巴马丽琅饮料有限公司开发了覆盖不同价位和规格的矿泉水产品,并围绕健康养生和巴马文化概念,不断丰富经营品类。“统一饮用水标识,有利于将巴马水做成中国健康养生行业的领导品牌。”厂长邓力银介绍,政府还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深入企业调研,为巴马水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推动巴马大健康产业提质升级。
风生水起的饮用水产业为巴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两年的数据就是佐证:2022年,全县饮用水产业总产值实现5.13亿元,同比增长23.8%;2023年跃升至7.67亿元,同比增长49.7%。
巴马有着独特的地磁、土壤、水、空气、阳光等长寿养生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近年来,当地全力布局大健康产业。在发展饮用水、巴马香猪、火麻油、山茶油等大健康产品的同时,巴马不断探索新的大健康业态,构建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大健康融合产业体系。
走进地处甲篆镇坡月村百魔洞景区附近的世纪养生园,仿佛置身于风景优美的古典园林。在这里,游客可以进行养老、旅游、餐饮、文化、休闲、购物、医疗、娱乐等多重养生体验。
“这里有一条天然山泉水横穿而过,养生园依水设计,将养生文化融入园中,人在山、水、楼、亭间移步换景,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巴马百岁人养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文蔚表示,养生园将不断完善养生项目,助力巴马打造百亿元文旅康养产业。
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的大健康产业,是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沿海沿边沿江的广西,有着“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基础、占优势。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推动健康养老、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运动、健康医疗管理、健康旅游、健康制造等七大产业全面发展。全区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态资源、长寿品牌、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优势,不断探索融合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大健康全产业链发展。
专家视角
探索大健康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
□威斯尼斯人wns888官网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广西文旅智库研究会理事长 刘民坤
广西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及优质生态环境,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健康食品、保健品、医疗旅游、康复养老等多元业态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巴马水作为标志性品牌,已成功塑造广西在大健康领域的形象。然而,要真正释放广西大健康资源的深厚潜力,实现与文旅产业的创新融合,仍需破解产品创新乏力、复合人才不足、营销机制不畅这三大难题。
首先,深度挖掘广西丰富的食材、水果资源与民族医药文化底蕴,研发一系列特色健康美食、养生药茶等产品。同时,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植入民族医药康复中心、技艺展示、药浴康疗等服务项目,构建旅游与养生产业的深度联动模式。如此,游客在欣赏广西秀美风光、品味地方美食之余,还能亲身体验民族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满足其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其次,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方面的优势,设立健康旅游专业,弘扬中医文化,培养具备本土化知识与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此举不仅能够激发公众的旅游意愿,更有助于锻造“壮美广西健康游”这一金字招牌,将广西塑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宜居康养胜地与世界级健康旅游目的地。
第三,运用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精准锁定目标群体,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健康旅游活动,提升广西大健康文旅品牌知名度。定期举办“健康文化节”“长寿论坛”等特色活动,借助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力;也可与旅行机构、在线平台合作,定制健康旅游线路,引导游客深度感受广西大健康的魅力。
在宏观政策层面,政府应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为广西大健康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大健康与文旅产业融合项目的研发、建设、推广及人才培养等环节,并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大健康与文旅产业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包括技术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健康旅游服务认证体系,对符合标准的景区、酒店、旅行社等进行认证,提升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