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150个大学生上涿州做饭!带伤掰青椒,“流泪”切洋葱, 就为大家吃口热乎饭!

作者:     编辑:贾琦艳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发表于: 2023-08-15 22:01  点击:

 https://mp.weixin.qq.com/s/i7Ko_3Jb1qMndvrF6bmmdQ


你不是太阳

 

但你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
这句话
道出了多少青年
在基层的艰辛与坚守
又唤起多少年轻人勇往直前
甘于奉献
的炽热情怀

青年身穿“志愿红”      
暖胃又暖心      

8月8日临近中午,5个大锅同时开火做饭,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镇三义路社区爱心餐援助站升起袅袅炊烟。

“来4个小伙子!帮忙抬一下柴火!”“这里缺两个小姑娘,帮忙洗一下土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建东大声吆喝着。

在他有条不紊地调度下,现场每个人各司其职,井井有条。记者注意到,在现场忙碌的志愿者大多都是年轻面孔。

“我们招募了195名志愿者,大学生就占了150人。”王建东介绍说,爱心餐援助站负责给安置点近2000名受灾群众做饭,除了掌勺的大师傅是有经验的大爷大妈,现场其他人基本都是大学生,女生帮着洗菜切菜,男生就帮忙搬柴火送饭。

8月3日凌晨,1500余名受灾群众被陆续转移到了涿州二中安置点,可是学校食堂正在改造,无法提供用餐服务。

当天上午,王建东就主动找到领导,想成立一个援助站,给受灾群众做饭。选址、搭灶台、采买各类食材,前期工作准备了一天。第二天上午9点,王建东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半小时后现场就到了50余人,其中有不少年轻的脸庞。

8月4日晚上,三义路社区爱心餐援助站正式启用。


在现场众多的“志愿红”中,西安体育学院大二学生张旭达显得十分活跃。别人两个人抬一筐土豆,他一个人就能搬运一筐,好像不知疲倦。

“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学生就该为家乡出一份力,何况我是大学生里力气大的,我得出两份力。”张旭达擦了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说。

“刚开始我去市政服务大厅对面的救援点帮忙,从我家到那里有10多公里,骑车大概1个小时。”他笑着说,“4号下午我回来的时候,正好看见三义路社区援助站正在卸物资,我就赶紧上去帮忙,没想到家门口就能做志愿服务。”

“就在前不久,我还在延安为那里的老人免费量血压。”张旭达回忆说,“大一一年,我做了11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

中午11点半左右,志愿者准时把做好的饭菜送往500米外的涿州二中安置点。 此时已有不少受灾群众来到食堂门口等候,千余人的安置点秩序井然,这里并不缺少身着“志愿红”的年轻人。

记者了解到,不少涿州二中的学生和毕业生也在这里做志愿者。山西大学学生刘梦垚就是从这里毕业的。“在网上看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我觉得就应该做点事情。”她第一时间报了名。

“大爷大妈,从这里出去就是就餐点,您慢点走。”刘梦垚在食堂里忙前忙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一些组织协调的工作。 “我们这群孩子大部分都是一个社区长大的,现在遇到这么大的事情,大家都很团结。”

刘梦垚在大学里是社团的负责人,在安置点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之前咱们的食堂里,饭菜、热汤和西瓜是一起在食堂窗口提供的。后来我发现,窗口离大家的就餐点还有一段距离,很多大爷大妈根本拿不了,要么走得很慢,要么就还得折返回窗口,影响了食堂运转的效率,然后我就提议,汤和西瓜放在就餐点,和提供饭菜的窗口分开。” 刘梦垚说,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提高了效率。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学生程雨琨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了解到三义路爱心餐救助站需要志愿者后,他和几个朋友义无反顾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做饭前的切菜削皮,有人手上有伤口,掰青椒时也顾不上疼,还有一次切洋葱,搞得大家‘泪流满面’,甚至连睁眼都做不到。” 他回忆说,为了让受灾群众吃上一口热乎饭,再苦再累大家都愿意。

19岁的漳州理工学院学生王金粟说,在一天凌晨,从河南送来的救援物资需要卸车,时间紧急,他在群里看到消息后立刻赶去帮忙。“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搬了,我们迅速加入其中,一直干到了凌晨三四点,在这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喊累或休息,一直在有序地传递或搬运。”他回忆说,自己当时非常感动。

几天下来,年轻志愿者和受灾群众相处成了一家人。“前两天有一个奶奶拉着我聊了好久,到最后她抹着眼泪告诉我,很久没有人和她说这样的体己话了。”刘梦垚捧着一颗心来,自然也得到了受灾群众的认可。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食物能带给他们莫大的慰藉,我们每天变着花样给他们做饭,有一天晚上我们煮了饺子,好多老人边吃边掉眼泪。” 王建东说,“年轻志愿者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这里的半边天。”

王建东告诉记者,现在除了涿州二中集中安置点外,他们还保障着华谊楼安置点和150名救援、环卫人员的用餐,平均每顿饭需要备餐1600份左右,最多时超过2000份。

青年团干部      
坚守防汛一线30天      

排查防汛风险点、清理边沟淤泥、疏通排水道、预备防洪沙袋……8月7日晚9点,下了一天的小雨仍在持续,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穆棱镇00后团干部董宇航,结束了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13个重点村的风险排查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洪峰和台风“卡努”做好充足准备。自7月7日以来,穆棱镇已经历3次强降雨,董宇航也已在抗洪抢险、灾后重建一线奋战了30天,其间在转移村民时,他“差点被湍急的山洪冲走”。

“我们镇四面环山,属丘陵地带,处于奋斗水库、团结水库下游,一旦发生强降雨,极易导致山洪灾害。” 董宇航告诉记者,自7月进入汛期以来,他组织村镇青年突击队队员做好防洪防汛准备,走村入户排查存在洪灾隐患的风险点位,检查沙袋、铁锹等防汛物资。

穆棱镇最近一次强降雨发生于8月4日晚,山上泥石流导致团结村附近积涝,山洪漫过桥面后将近1米的护栏冲毁,继续流向村内。董宇航作为包村干部,第一时间前往西岗村、大桥村勘查山洪情况,赶往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做好转移准备。随着雨量增加,北街老油库附近洪涝严重,董宇航和30多名青年突击队队员赶往现场,参与被困村民解救和桥面清淤工作。

山洪夹杂着泥沙、树枝,冲击力较大,有村民的农用车被冲走。董宇航蹚水背村民转移时,几次差点被冲倒,“山洪像‘砸’下来一样,倒了就很难站起来了”。确保所有村民都转移后,董宇航又和队员们清通桥下河道、修复破损沟渠,直到凌晨才结束。8月6日晚,记者来到上述桥面看到,两旁堆着清理出来的近两米高的泥沙。

刚过完23周岁生日的董宇航是穆棱镇人。2021年,大学一毕业,他便通过黑龙江省选调生考试,回到家乡穆棱镇工作,任镇团委书记、宣传干事以及西岗村包村干部。自7月进入汛期以来,他组织全镇年轻人和大学生志愿者组建防汛救灾青年突击队,参与险情排查、转移疏散、修复受灾街道和居民房屋等工作。

“洪水来之前做好群众转移和预警工作,洪水来时解救被困村民,灾后清理道路、淤泥。” 董宇航回忆,7月7日16时左右,穆棱镇遭遇今年首次强降雨、冰雹极端恶劣天气,大雨下了20分钟左右,短时强降雨达到61毫米,“水势大且急,道路眼瞅着就被泥水、倒塌的树木阻断”。

“三岔村遭受风雨袭击严重,10户村民房顶被掀翻,紧急支援!”董宇航接到通知后,又组织青年突击队马不停蹄地赶往现场参与救援。他说,正是由于平时定期组织防汛防洪演练和专业化培训,青年突击队在紧急时刻才能冲锋在前,守护村民安全。

刚回到穆棱镇工作时,董宇航还是一个皮肤白皙的帅小伙。经过两年的基层锻炼,他的脸和腿的色差日益明显。虽是本镇人,但从大学生转换成基层干部,他也度过了一段“阵痛期”。刚开始走村入户时他不好意思和村民交流,感受到村民对自己的不信任时也会陷入自我否定。为此,董宇航向老村干部“取经”,学着站在村民角度考虑问题。

村里的年轻人少,且较为分散,董宇航就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防疫、反诈宣传等活动,他还推动打造了穆棱镇青年之家,进一步联系在村青年和留守儿童。

“现在很多村民都认识了我,而且愿意信任我,这几次防汛抗洪,村民们都很配合转移。”最近,董宇航又帮着受灾村民申请种植作物保险理赔。他说,农民看到大豆、玉米就这样被冲毁,很是心疼,“很多人不识字,不懂怎么处理定损、理赔,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

青年奔赴社会实践大课堂      
在学校成立95周年之际,威斯尼斯人wns888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郑全和同学决定利用暑假“重走建校路”。一行人到广西梧州、桂林、南宁等地,探寻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变迁,利用专业能力拍摄制作短片,帮助更多的同学了解校史。
在经历了助农劳动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章荣浩对大学生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自己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我们需要运用好自己的专业所学,去讲好乡村的故事。”
每年暑假,全国各高校陆续开展类型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开设在企业、校园、社区、乡村等社会场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将专业所学运用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课堂    


郑全和同学的暑期实践,对他们来说既是一次实践活动,也是一次“专业练兵”。播音班的同学负责出镜、新闻班的同学负责拍摄、广告班的同学负责撰写文案……一支颇具专业水平的摄制团队就此组成。拍摄校史宣传片将学院各个专业的同学联系在一起,在郑全看来,这是一次把专业学习放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的尝试。

就读于北京某高校的郭勇今年大三,是学校“三农学社暑期支教团”里的“老人”了。从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参与实践,到自己开始思考支教到底能给乡村孩子带来什么,多次实践经历让郭勇主动去探索支教的效能。

“暑期支教时间短,如果教授传统科目,时间不充裕,容易导致学习缺乏系统性。”于是,郭勇和支教团的同学将授课中心聚焦在游戏、艺术和阅读3个板块。 “我们设置了手工皮影戏课程,提前将同学们熟悉的卡通形象打印好,同学们需要自己描图案、涂色、剪裁、打孔、系棍、组装,整个过程都由他们自己制作。” 现在,关于大学生暑期支教能给当地学生带来什么,郭勇给出的答案是“陪伴”。相比知识的传授,郭勇希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和他们一起成长,在交流中让彼此的眼界都更开阔。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韩宗宜也参加过暑期支教。大二暑假,韩宗宜和同学一起前往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鹏程村的一所小学。他们为低年级的学生准备了橡皮泥、超轻黏土等玩具。本以为同学们拿到“新玩具”会好好“把玩”一阵,但韩宗宜却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学生捏好的耳饰、项链、爱心等小装饰物。来自学生的心意温暖着韩宗宜,她也希望为学生多做点实事。 “不仅限于传授知识本身,更多的是带给他们了解世界的全新视角,促进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去探索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 韩宗宜说。

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全面成长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他们从这里开始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全面成长。

今年7月,福州大学研究生赵越和同学深入顺昌县洋口镇,走访了多个村落,开展问卷调研,透过这次调研,赵樾“近距离看到了闽北地区乡村的发展”。

社会实践结束后,赵越最深刻的感受是“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他觉得自己需要继续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科学研究帮助当地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让科研成果有机会进一步推动乡村地区的发展。

章荣浩和同学们采访、拍摄了科右前旗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用镜头记录当地乡村振兴的典型事例。采访对象和他想象中不同。“本以为大多是中年人,没想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年轻干部主动奔赴乡村、投身一线工作,给章荣浩带来触动。“他们对我们这些大学生而言就像灯塔一样,他们的故事对我们也是一种鞭策。”

通过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赵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了更多了解和思考,“这种了解会激发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更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

郭勇知道,短短两周的时间无法带给支教的学生更多的知识和能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他开始思考,是否要将短期支教变为长期支教,“用更多时间陪伴他们成长”。

同样参加暑期支教的韩宗宜,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发现“好老师”是个关键词,支教过程中的很多瞬间让她想起儿时的自己。 “老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给学生带来重要的影响。” 因此,她随时关注自己的言行,做到“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离开支教团前,一个小女孩儿专门跑来告诉韩宗宜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老师,一名像你一样的老师。”对于韩宗宜而言,这句离别赠言格外珍贵。

在支教课堂种下红色种子      
青年传递爱心温暖      

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筑梦”“织梦”社会实践团今年暑期来到湖南宁乡市双江口镇中心小学、双江完全小学,开展为期2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当红色的志愿者马甲出行在双江口镇的两所校园内,学生们热情与纯朴给支教志愿者们上了“三下乡”的第一堂课。

强化防溺水宣传教育,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随着暑期到来,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高发期。为了切实加强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工作,7月13日上午,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逐梦、织梦”团队志愿者们在指导老师龚红梅、谭炜的带领下在宁乡市双江口镇中心小学、双江完全小学计划共同组织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防溺水演示,将防溺水知识带入课堂。

活动中,宣讲员们分别从淹溺概念、分类、预防、建议及救援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并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防溺水安全的重要性。课后,“宣讲团”志愿者们还给孩子们发放了文明创建调查问卷、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给学生防溺水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普及防溺水知识的同时,推动同学们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的养成。

“我会把今天学到的技能牢记于心,强化自己的防溺水意识,也会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伸出援手。”参加此次活动的张同学表示。

在宣讲结束后,现场还进行了实战演练。志愿者们以国旗台作堤岸,台下护垫作河流展开意外落水施救演示。先是以错误的施救方式为例,警示学生,随后又展示了正确的施救方法,并告诫孩子们切忌擅自下水施救,一定要大声呼喊身边的大人。

红色教育沁人心 校园文化添活力            


“志愿者姐姐,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优秀,给更多需要的小朋友传递爱和能量。” 听到乡村孩子稚嫩的话语,志愿者们表示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青年一代的使命。“‘三下乡’社会实践是担使命的过程,也是促成长的过程。”社会实践团的学子们纷纷表示,要在锻炼个人综合能力的同时,做到把脚踩进泥土里,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活动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双江完全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刘老师和支教团成员余思奕送上了对同学们未来的寄语,同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不舍之情。典礼后,学生和支教团队相继带来了精彩的才艺表演,舞蹈、相声……各种精彩的节目赢得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不仅如此,支教团成员们还拿出提前给毕业班的孩子们准备好的明信片和学习用品。明信片上写着老师们对每个孩子真诚的祝福与希冀。孩子们收到明信片后认真地阅读老师给他们的寄语,他们小声地将明信片上的寄语读出来,脸上洋溢着祝福背后的快乐与幸福。
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程,在磨砺中经历风雨、长才干、壮筋骨。 据了解,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一直致力于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城市,走进大山,亲身感受乡村的发展和变化,聚焦乡村振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多年以来,涉外学子奔赴各个乡村地区,助力无数学子追逐梦想。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
他们面对艰难险阻毫不畏惧
将一腔爱国赤子心付诸实践
真正实现了人生理想与价值

燃烧青春火焰
绽放青春光芒
身负重任
当代青年责无旁贷


 

 

 

编辑:贾琦艳

上一条:威斯尼斯人wns888官网团队在细菌病毒感染相关领域研究取得新成果

下一条: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浅谈新时代大学生学好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