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cpph.com.cn/llwzt/mbn/xkjs_bnxwsx/202307/t20230727_369058.html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容提要】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进程、基本特点及思想启示作了系统论述。文章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标志性理论成果;阐述了在这一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特点;论述了这些理论成果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启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进程;基本特点;思想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基础上,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等重大问题,深刻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以及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回望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百年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其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指导,并不断用党的新闻工作的新实践新经验新理论加以丰富,努力推进其中国化时代化。因此可以说党的百年新闻思想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同样永无止境。本文希望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进程、基本特点及思想启示的阐释和论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进程
要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问题,首先须弄清楚几个相关概念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与体现。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形成适应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同时又坚持开放创新、与时俱进的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主要解决的是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中国化”问题,即要回答“中国之问”,说清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如何解决中国新闻工作自身所面临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二是“时代化”问题,即要回答“时代之问”,说清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如何解决时代所赋予中国新闻工作的一系列使命和任务的。
回顾百年奋斗实践可以发现,党的新闻事业始终都围绕着解决“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一张什么样的报纸、怎样办好报纸”[3]这四个基本问题。要梳理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特点,也须从这四个问题入手。
在弄清楚上述概念和问题的基础上来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百多年发展进程可以看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在运用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三项标志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重大历史飞跃,为党的新闻事业完成历史、时代以及党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任务,进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宏伟大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始终都服从和服务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总目标任务的。而百年来始终与党同生同在、同向同行的新闻事业,则是通过报道新闻、组织宣传、引导舆论等方式,为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提供坚强意识形态和舆论阵地,营造良好新闻舆论和意识形态环境。
(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奠基性理论成果
毛泽东所处时代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以及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这一时期毛泽东面对新闻领域的“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利用新闻媒体传播新文化,宣传新思潮,唤起广大民众,组织武装斗争、抗击内外敌人、建立人民政权的问题;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如何利用新闻媒体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学习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思想以及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办报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为什么办报、为谁办报、办一张什么样的报纸,以及如何办好报纸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孕育并形成了毛泽东新闻思想。
毛泽东有着丰富的报刊活动经历:1919年他创办了《湘江评论》,发出了“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顺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传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4]的时代呐喊;1925年他作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了国民党机关报《政治周报》,明确提出办报是“为了革命”[5],为创办政治机关报开始了最初探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积极倡导红军和地方政权出版《时事简报》,在中央苏区创办《红色中华》报,建立红色中华通讯社等,为创办根据地报刊积累了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延安亲自领导创办《解放日报》,并指导其实行改版,为把该报办成真正让边区军民满意的“完全的党报”耗费了心血[6];解放战争时期,他在紧张繁忙指挥战争的同时,亲自撰写了一大批报道与评述战争的消息、通讯和评论,犹如“投枪”和“匕首”直指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国共产党人运用报刊引领战争走向提供了成功范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的新闻事业迅速建立起以党报为中心,包括各种媒体在内的现代新闻传播体系,并适时实现了新闻工作重心战略转移,为探索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道路作出了积极努力。
总之,报刊成为毛泽东传播真理、宣传革命、启迪民心、唤起民众、组织斗争、指导工作,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得心应手的工具。而对这些丰富报刊活动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形成了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
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
一是定位了党报的性质地位和功能作用。毛泽东把党报比作是“拿笔”的“文化军队”,称赞《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抵得上一个方面军”,他要求各机关首长须将报纸当成“重要工作方式”和“极重要武器”[7]。他把党报视为党的重要的思想武器和不可或缺的舆论阵地,是与军队同等重要的。这一定位不仅使党报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明确了自身的使命任务,解决了党报工作的方向问题。他关于党报功能作用的论述,集中体现在1948年他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他认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他还提出要“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人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8]。
二是确立了党报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毛泽东关于党报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有许多论述,如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方针,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维护新闻真实性;要坚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调查研究;要开展新闻批评,加强舆论监督;要树立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准确生动的文风;要建设又红又专的新闻队伍;党组织要把党报作为指导工作的有力武器,要坚持和改善对党报的领导,等等。
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是他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和“政治家办报”的思想。1948年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提出:“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9]”。这是他对中国共产党办报实践与传统的准确概括。
1957年开始,毛泽东多次提到“政治家办报”问题。在6月2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指出:“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报,还是书生办报。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10]”。毛泽东强调办报的人要有政治意识、政治头脑、政治眼光和政治远见,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从政治上总揽工作全局,要能够抓住事情要害,紧密配合国内外政治形势,以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这是他对“政治家办报”问题的深刻理解。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总结的集中代表,为党的新闻思想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奉献了奠基性理论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丰富发展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是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经验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所形成的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新闻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继承并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需要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飞跃。
这一时期,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是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取得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开拓前进。
这一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新闻领域面对的“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是基于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如何更好地指导新闻媒体为实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事业提供坚强宣传舆论阵地,营造良好宣传舆论环境。
1.邓小平新闻思想:改革开放初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提出了实现全党全国工作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在此背景下,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深刻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开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成为邓小平需要回答的“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
在这一大背景下,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立于时代前沿,站在历史高度,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对我国新闻事业如何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拨乱反正、总结教训,如何坚持和维护四项基本原则、恢复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匡正党的新闻工作基本理论,以及实现自身改革发展方面阐述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提出了许多重大原则要求,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思想,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理论成果。
邓小平主要围绕新时期新闻工作应该坚持什么方向,遵循哪些原则,走怎样的道路等问题作了阐述。首先他审时度势提出了新闻工作要实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战略转移的任务;其次他严格要求新闻工作要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强调“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11];再是他提出新闻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等,这一系列观点的提出都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作用,引领新闻工作迅速摆脱极左路线束缚,走上正确道路。
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是他提出的“党报中心说”。1980年,邓小平在题为《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2]的重要思想。他强调新闻工作要在思想政治上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向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讲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多做贡献,新闻媒体要为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和舆论支持。可以说“党报中心说”是邓小平新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作出的独特理论贡献。
在邓小平新闻思想指导下,党的新闻事业进一步明确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地位,开启了我国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为提高新闻宣传水平,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确定了正确指导原则和工作思路。
2.江泽民新闻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期党和国家政局稳定、事业发展大局,以及新闻工作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现实需要出发,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性质地位、使命任务、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等作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阐释,解决了当时新闻界在一些新闻理论与实践基本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为党的新闻事业进一步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1989年5月,江泽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面对当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面对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遭受重大曲折的严重考验,针对“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道路该怎么走”的“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江泽民重申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形成了他具有自身特点的新闻观。
江泽民新闻观涉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任务作用、方针政策、原则方法,以及新闻工作与党、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与内政、外交和国防的关系,新闻队伍建设和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等方方面面。
江泽民新闻观的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他1989年11月在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和1996年9月考察人民日报社等一些相关讲话中。在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原则上,他指出,“报纸、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13]的指导方针;在党性问题上指出,“坚持党性原则,也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14],从利益一致性的内在本质上回答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明确了新闻工作纪律,指出了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阶级性;在报道业务探索上,他先后指出“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15],使我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此外,他对外宣工作、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传媒技术创新发展等也都作了深刻论述,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创新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江泽民新闻观的核心与精髓是他提出的“舆论导向观”,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相关观点,如“喉舌论”“生命论”和“祸福论”等。他把党对新闻事业性质地位的认识从“喉舌论”深化为“生命论”“祸福论”,概括为“导向论”。他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人民之祸”[15]。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16];提出新闻媒体要“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新闻工作者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崇高的精神塑造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7]的要求,形成了完整的“舆论导向观”,这是他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最具特色的理论贡献。
江泽民新闻观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3.胡锦涛新闻观:党的十六大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后,世界进入新千年新世纪,我国则进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处于战略转型期的特殊国情,需要引领党有效运用新闻媒体提高执政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扩大国际传播话语权和影响力等问题。
这一时期,胡锦涛要回答的“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主要是回答信息化时代新闻工作出现哪些新变化新特点新规律,党对新闻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应该作怎样调整与变革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胡锦涛集中阐述了信息化时代党和政府如何运用新闻媒体改善执政环境、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效果、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等问题,以及新闻事业作为信息产业如何适应信息化代需要加速自身发展等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胡锦涛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等新的执政理念,提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等一系列思想观点,形成了他有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新闻观。
胡锦涛新闻观的核心与精髓是他提出的新闻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指导方针[18],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相关观点和采取一系列相关举措。例如,他强调要坚持“把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19],领导出台了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等三个深化新闻改革的政策文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和完善了新闻发布制度;建立重大社会舆情分析制度;提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亲和力和说服力;组织开展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和“走转改活动”等。“三贴近”方针是胡锦涛根据党的执政理念变化为党的新闻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原则,集中反映了他“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执政理念,是其新闻观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他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独特理论贡献。
胡锦涛新闻观凸显了信息化时代党的新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是十六大后我国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是科学发展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为党的新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南。
(三)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需要解决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应对来自各方面面挑战,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这一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党所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夺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开拓前进。
在新闻领域,习近平要回答的“中国之问”和“世界之问”,主要是如何应对进入新时代后互联网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媒体格局、舆论格局和传媒生态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国家安全和舆论风险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治国理政、定国安邦整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就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网信事业发展,以及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判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他独特的新时代新闻观,把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代新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次新的历史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理论精髓,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守正创新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集中体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简称“8·19”讲话)、文艺工作座谈会(简称“10·15”讲话)、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简称“2·19”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在这些讲话中,习近平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用“一项重要的工作”“一件大事”和“五个事关”,重新定位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20];提出了“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的重要原则;阐述了党的新闻事业要把服务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定国安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作为使命任务[20];还用“48字”概括了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承担的职责使命,用“四个者”定位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角色身份和责任使命;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0],明确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中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三个坚持”“四个牢牢坚持”方针原则[20],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精华,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的核心与精髓是他提出的“坚持党媒姓党”“坚持人民中心”“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这是他对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最突出的理论贡献。这“三个坚持”所组成的系列观点,形成了一个对党媒性质地位和功能作用的完整理论结构,解决了多年来新闻工作中如何处理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思想上起到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
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强调“坚持党媒姓党”,就是要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恪守党性原则;强调“坚持人民中心”,就是要把人民放在新闻工作的最高位置,一切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强调“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把“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起来,“人民性”是基础,“党性”是根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的,“从来没有不讲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不讲党性的人民性,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把两者对立和分裂开来都是错误的”[20]。几个观点逻辑严密,说理透彻,理论上说得明白,实践中也宜于操作。
在“2·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20]。这四个“牢牢坚持”,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勇担职责使命的内在要求,也是带有根本和长远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和宝贵经验。
“三个坚持”“四个牢牢坚持”是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归纳和全面总结,集中反映和体现了党在新闻领域的思想智慧和理论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是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最具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思想史中关于中国新闻思想史的成果标识。在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引领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新闻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生了深刻变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特点
要全面、准确地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不但需要厘清其历史发展进程和思想演进脉络,更需要掌握其基本特点,认识其理论品格和精神特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新闻工作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辩证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这“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所呈现出的重要理论特质。
一方面,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新闻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造过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丰富的新闻工作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发展的时代性问题认识不断深入,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理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新闻工作实际出发,破解和回答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中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从而以全新的理论视野深化了对无产阶级革命报刊工作经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规律、人类新闻传播活动运行规律的科学认知,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也是党的新闻工作不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党的新闻工作的诉求和意愿,适应了中国新闻事业的时代发展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正是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斗争实践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结合起来,为党的新闻工作注入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创造与新闻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归宿,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新闻工作实际需要,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坚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党的新闻事业所面临是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思想,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纵观百年历程可以发现,这一理论体系不断演进的背后有着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创造与新闻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党的几代领导人自身的报刊活动实践,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文化自信、行动自觉与历史担当。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报刊活动经历,其中尤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为典型代表。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毛泽东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下借助创办和利用报刊,研究、探讨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了他早期的新闻思想。正是在一次次创办报刊和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中,毛泽东等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新闻思想不断创新,内容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闻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有着特定的理论来源,与党的几代领导人的理论贡献密不可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从党的百年历程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又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再指导新实践,而贯穿其中的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在思想和理论上的延续性和继承性,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多年来始终以强大政治定力,坚定不移以积极开放态度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并由此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坚持“守正”,就是要坚守正道,守住新闻最基本、最符合新闻规律的东西,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与实践所积累与传承下来的好经验、好传统和好理论。坚持“创新”,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求实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不断推进新闻实践与理论的知识创新和方法创新。
党的新闻事业百年奋斗历史昭示,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创造出了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世纪伟业,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拓展与升华,是党的新闻事业百年奋斗的思想结晶和经验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察。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进入新时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指导思想、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守正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首要的就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思想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与外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的境界。
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正以其强烈的时代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宏阔的全球视野,展现出加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新的时代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1]。百多年来,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取得了一个个历史性成就,积累了一个个代表性成果,给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深刻思想启示。
(一)顺应时代需要,回应时代之问——新闻工作要紧跟时代发展
早在2006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通过《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2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就须回应好“时代之问”,要紧跟时代发展,顺应时代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在解决当今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中提出新闻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特别要注意在解决当今时代面临的关键问题中改革创新党的新闻工作,在解决当今时代面临的迫切问题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与信息需求。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紧跟时代发展,就是要深入把握时代方位、在科学回答时代课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统筹推进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的战略地位和时代方位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而确立了新闻舆论工作服务于党的“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工作原则、改革路径、发展方式,为中国式新闻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这就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自觉运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全面提高新闻工作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二)立足中国大地,回答“中国之问”——新闻工作要满足国家需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立足中国大地,回答“中国之问”,解决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新闻工作中的重大实践问题的理论创新史。回答“中国之问”,是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也是党的新闻工作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书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基本遵循。
“中国之问”,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具体指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下更有其特定内涵。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党的新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面对外来思潮冲击、社会意识多元、主流话语弱化的意识形态环境,以及市场化和社会化媒体崛起,传播渠道多样化和受众圈层化的传播环境,如何在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如何引领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对此,我们不能搞“本本主义”“拿来主义”,而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坚持自主意识,表达自我主张,这就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在独立自主、自信自强的前提下,实现新闻事业改革发展和新闻理论守正创新。
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某些“西方式现代化”和“苏联式现代化”,这就意味着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地走独立发展的道路。同时,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努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国际传播力能力建设,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通过有效的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展现党、政府和人民生动、真实、全面,而又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三)坚持党的领导,情系人民群众——新闻工作要服务党和人民
在“2·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这“三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的理论精髓,也是今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需要继续遵循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在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中被置于党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的首位[22],它既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深刻历史启示,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与重要保障。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开创了中国式新闻事业现代化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党的新闻事业肩负着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重大历史使命,做好新闻报道和思想宣传,提供信息服务和舆论支持的艰巨任务,理所当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政治的核心是权力,而权力的基础是民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又一根本原则。在“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23]。这就要求党的新闻工作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方面发挥好作用。
(四)崇尚思想开放,致力理论创新——新闻工作要坚持开放创新
百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思想建党、理论建党”的光荣传统,在新闻工作中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三次重大历史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不断改革创新中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书写了一部思想开放、开拓创新的历史篇章。
“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22],也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一项重要原则。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服务党的“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目标任务的重要思想武器和舆论阵地,新闻工作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其产生的作用具有全局性、广泛性和导向性影响,因此坚持理论创新,用符合新时代新闻工作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引领思想,指导实践,推动改革,实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历史责任。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重要的历史关头,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历史告诉我们,务必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把党的新闻事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并且结合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断进行再思考再总结再创新,唯此才能更好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实践证明,凡是获得成功的事业背后必有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作支撑。坚持理论创新,必须崇尚思想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回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史进程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新闻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再到习近平新时代新闻观,都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实现的。
每当党的新闻工作处于重大历史关头和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都是紧紧依靠“解放思想”这一重要法宝,适时地创新思维观念和思想理论,并以其作指导,才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断取得新闻改革发展成就的。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党的新闻工作仍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持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郑保卫,威斯尼斯人wns888官网特聘君武荣誉教授,威斯尼斯人wns888官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 郑权,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威斯尼斯人wns888官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威斯尼斯人wns888官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课题“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1-2021)”阶段性成果,编号:19ZDA32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7.
[3] 郑保卫.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J].新闻爱好者,2021(09):17-25.
[4] 毛泽东.创刊宣言[N].《湘江评论》创刊号. 1919-7-14.
[5] 毛泽东.政治周报发刊理由[N].《政治周报》第一期.1925-12-5.
[6]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册)[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0:118.
[7]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83: 99.
[8] 郑保卫.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的背景、价值及意义——写在谈话发表70周年之际[J].青年记者,2018(07):57-62.
[9]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M]//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49-154.
[10] 吴冷西.忆毛主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141.
[1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71.
[1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55.
[13]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76.
[14]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70.
[15]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六日)[N] .人民日报,1996-10-21(001).
[16]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J].党建,1999(08):19-22.
[1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党建,1994(Z1):3-5.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2004[M].中国新闻年鉴社,2004:1-3.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09-27(001).
[20] 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01版.
[21]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203.
[2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3]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 2013年8月21日第01版.